表4-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花蓮縣 中華 國民中小學106學年度 第1 學期 低 年級 環境教育 課程計畫 設計者:林宣均、吳 芸
一、本學期學習目標:
1.知道節省紙張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將垃圾分類。
3.認識「回收標誌」。
4.知道如何處理資源回收的垃圾(一捆一袋)。
5.知道沖洗瓶罐的清洗步驟。
二、本學期課程內涵
週/ 起訖時間 |
單元名稱 |
教學內容 |
節數 |
教材來源 |
評量方式 |
能力指標 |
融入領域或議題 |
備 註 |
四 |
如何做好資源回收 |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7-1-5 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十 |
如何做好資源回收 |
詳細介紹三大類回收的內容 1.一般垃圾:樹葉、果皮、用過的衛生紙等等。 2.資源回收:塑膠製品、玻璃、金屬、舊衣服,電池等等。 3.廚餘:剩菜、剩飯、食物殘渣等等。 4.認識回收標誌 。 5.資源垃圾的處理方式: 一捆 – 紙類整理好用繩索綁好。 一袋 – 各種廢容器裝成一袋。 需清洗瓶罐的清洗步驟: 沖洗 → 壓扁 → 分類貯放。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7-2-6 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表4-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花蓮縣 中華 國民中小學 106 學年度 第 2 學期 低 年級 環境教育 課程計畫 設計者:林宣均、吳 芸
一、本學期學習目標:
1. 知道因饑荒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並了解造成饑荒的原因。
2. 學習如何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並培養不浪費、愛惜食物的態度。
3. 建立「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理念,培養助人的習慣。
二、本學期課程內涵
週/ 起訖時間 |
單元名稱 |
教學內容 |
節數 |
教材來源 |
評量方式 |
能力指標 |
融入領域或議題 |
備 註 |
八 |
廚餘桶的秘密 |
觀看影片 1.非洲飢荒影片。 2.影片二:大愛全紀錄_廚餘桶的秘密
|
1 |
大愛台–菩提心要、大愛全 紀、地球的孩子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7-1-5 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2-6 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選編 |
十七 |
廚餘桶的秘密 |
1.觀看影片「菩提心要_八分飽的造福人生」 2.探討影片內容並提出相關改善辦法
|
1 |
大愛台–菩提心要、大愛全 紀、地球的孩子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7-1-5 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並主動關心環境,以維護、促進人類的健康。 7-2-6 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畫,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選編 |
表4-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花蓮縣 中華 國民中小學 106 學年度 第1 學期 中 年級 環境教育 課程計畫 設計者:林宣均、吳 芸
本學期學習目標:
1.引導兒童能及早建立「食的安全」觀念,培養消費安全的概念。
2.了解選購安全農產品之重要性,培養其良好的健康習慣。
三、本學期課程內涵:
週/ 起訖時間 |
單元名稱 |
教學內容 |
節數 |
教材來源 |
評量方式 |
能力指標 |
融入領域或議題 |
備 註 |
五 |
認識安全合格標章 |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1-2瞭解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到食物的質與量,並探討影響飲食習慣的因素。 2-1-3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九 |
認識安全合格標章 |
1.為什麼要使用這些安全合格標章? 2.進入「安全農業入口網」認識並介紹。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表4-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花蓮縣 中華 國民中小學 106 學年度 第 2 學期 中 年級 環境教育 課程計畫 設計者:林宣均、吳 芸
三、本學期學習目標:
1.察覺校園中的垃圾問題。
2.明瞭校園環保議題的重要性
四、本學期課程內涵:
週/ 起訖時間 |
單元名稱 |
教學內容 |
節數 |
教材來源 |
評量方式 |
能力指標 |
融入領域或議題 |
備 註 |
五 |
認識社區資源回收站 |
1.實際帶小朋友在校園觀察及至學校旁的家庭資源回收工作站實際看看資源回收的處理流程。
|
1 |
慈濟基金會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1-2 了解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到食物的質與量並探討影響飲食習慣的因素。 2-1-3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九 |
認識社區資源回收站 |
進行資源回收相關議題的討論: *校園的環境髒亂還是乾淨? *校園哪些地方(角落)最多垃圾? *如何有效減少校園垃圾量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1-2 了解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到食物的質與量並探討影響飲食習慣的因素。 2-1-3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1-4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並選擇健康的營養餐點。 2-2-4運用食品及營養標示的訊息,選擇符合營養、安全、經濟的食物。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
表4-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花蓮縣 中華 國民中小學 106 學年度 第1 學期 高 年級 環境教育 課程計畫 設計者: 林宣均、吳 芸
一、本學期學習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環境變遷的過程。
2.了解現在全球暖化的過程及影響。
3.能夠討論出對環境改善的方法。
二、本學期課程內涵
週/ 起訖時間 |
單元名稱 |
教學內容 |
節數 |
教材來源 |
評量方式 |
能力指標 |
融入領域或議題 |
備 註 |
三 |
環境變遷 |
1.利用「8頭北極熊」繪本引導學生思考 2.小組討論有哪些原因造成生態的改變?全球環境變遷的過程?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2-1 了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 4-1-1 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7-1-1 了解健康的定義,並指出人們為促進健康所採取的活動。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七 |
環境變遷 |
1.觀賞影片(31分鐘):±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 2.討論如何藉由生活中的改變,減少碳排放量。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2-1 了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 4-1-1 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7-1-1 了解健康的定義,並指出人們為促進健康所採取的活動。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表4-2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
花蓮縣 中華 國民中小學 106 學年度 第 2 學期 高 年級 環境教育 課程計畫 設計者: 林宣均、吳 芸
一、本學期學習目標:
1.透過校園植物的認識,讓學生對植物有更深的了解。
2.藉由觀察植物,增進學生愛校、愛鄉的情懷。
3.培養喜歡自然和尊重生命的態度。
4.能分享對自然環境的省思。
5.學會使用電腦蒐集資料的方法。
6.能與人合作,共同完作業。
7.能製作植物牌。
二、本學期課程內涵
週/ 起訖時間 |
單元名稱 |
教學內容 |
節數 |
教材來源 |
評量方式 |
能力指標 |
融入領域或議題 |
備 註 |
三 |
發現新草原-校園植物大搜尋 |
校園植物在哪裡:事先拍攝校園植物圖鑑並製作成 powerpoint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2-1 了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 4-1-1 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7-1-1 了解健康的定義,並指出人們為促進健康所採取的活動。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
七 |
發現新草原-校園植物大搜尋 |
尋找大自然的寶藏:藉由對校園植物的認識,培養大家對校內四周環境的關心。 |
1 |
自編 |
口頭評量 學習單 |
2-2-1 了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 4-1-1 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7-1-1 了解健康的定義,並指出人們為促進健康所採取的活動。 |
融入領域: 健康與體育 融入議題:家政教育 環境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
自編 |